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腰间宝剑血犹腥 (第8/11页)
,当年之田地,仍为大明出产无数精粮,恩泽四方。 彼时,除元廷外,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皆各占一方,野心勃勃,却无一人胸怀大志,只想割裂分治,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华夏复归春秋战国之乱世,百姓反不如活在前元。 皇爷有心劝降,减少纷争流血,奈何贼子不肯,不得已,只得发兵征讨。 陈友谅其人,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之部下,偏偏此人生的狼子野心,竟恩将仇报,犯上作乱,冒险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我方太平、采石之地。 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于是杀掉徐寿辉,在采石违逆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随即与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我方领地,应天大震。 皇爷心中已有计策,但不好善专,于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 皇爷于是征求基之意见,刘基认为大敌乃陈友谅,只需消灭此人,天下大事可定。皇爷亦如此看待,遂决心决战陈友谅。 陈友谅虽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外强中干,只需一场,便要一败涂地。 一番磋商,皇爷与刘基定下诱敌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之策略。 时有皇爷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乃是老友,皇爷命其修书一封,派人送至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称其会在江东桥内应,陈友谅果然上当。 六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率水军赶至应天郊外江东桥,惊觉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水军无法通过,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皇爷令旗一摇,千军万马奔袭而出,陈友谅大败。 皇爷随即收太平,占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次年八月,陈友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