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1 历史 (第3/5页)
旧有均衡的局面存在着,他能保证在各类问题的讨论中,支持自己的票数始终占据多数。 而随着加里宁同志的病逝,这种局面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新的均衡局面出现,那么即便是斯大林同志,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提议始终能够在政治局的讨论中顺利通过。 如此一来,一个问题出现了,不管是谁能够接替加里宁同志的位置,对当今这个世界来说,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件事,毕竟如今苏联正在谋求着新的世界霸权。 除了汇集到莫斯科的各国特使之外,在中央委员会的号召下,全联盟各地也纷纷组织起各种类型的悼念活动,这些悼念活动有的是各地政府机构牵头组织的,有些则是地方群众自发组织的——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那个时代的人心,在卫国战争刚刚结束的岁月里,对于苏联人来说,类似加里宁同志这样的中央领导人一旦去世,绝对是天塌一般的大事,悼念活动上人们哭出眼泪来也不是演戏,有的还真是真情流露。 按照斯大林同志的命令,维克托成为了加里宁同志治丧委员会的组织者,原本按照他的想法,这个工作应该是很繁琐的,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想多了,因为在联盟的运作程序中,有关治丧的问题是有专门的程序和负责机构的。 就在离开了格拉诺夫斯基街医院,返回克里姆林宫不久,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便有人找上了门,送来一份名单请他斟酌并签字,而这份名单上所涉猎到的人,便是加里宁同志的治丧委员会成员,谁可以上这份名单,谁不能上,是要由维克托来做主的。 当然,这个主维克托是不会做的,他只是将这份名单送到了斯大林同志那里,请他老人家来确定需不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