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十七章 投奔(上) (第3/5页)
脚步一停,转向主屋,书房窗内一盏明黄色的琉璃灯亮着——糜家新产品,在徐州甚至南面场州都很流行。 “吾儿还不睡?”老父陈畦听见开门声后这样问着,搁下毛笔,捧起新纸吹于了墨迹。 汉末的时风,崇新求变,是因天灾**连绵,寻常天人感应祭祀在灵气淡薄世界不可能成功,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古往今来谁都不是傻瓜,只是有些成功的改变历史,更多失败的消失在时间长河中。 陈登扫一眼洁白似雪的新纸,对于父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早已见怪不怪,这时只是屏退仆婢,恭谨一礼,说出在心中酝酿了几天的想法:“孩儿欲追随刘使君上洛。” 典雅的书房中一片沉默,良久,老人“呵”一笑,似、对儿子决定半点不意外,却问着:“吾儿组织全州屯田有着殊功,典农校尉三年历任既满,陶使君已准备表你为广陵太守,新到刘使君麾下未必就有此二千石秩位,能放得下 “屯田制度既成,又已过农忙时节,且徐州诸事既定,已无我用武之地。”陈登早有腹稿,坦然说着,他素来文武俱长,胆志过人,却不愿困顿一地错过大舞台的时机:“刘使君今奉献帝遗诏,此去必是龙入大海,赤运激荡,万变系于一时之机,我只担心其在讨董联盟中遇到麻烦,或可为三兴汉室添上微薄助力……” 他的话声一顿,回想着起前夜的天火流星,昨天的冰封河道,压下心中冲击,斟酌着说:“近年来天地异象颇现,史所罕闻,此诚千古未闻的大变局,我所闻中只有刘使君给出一些成体系的解释,此必应于天命机运……当然陶使君那里,我自往求辞,言明原因当会允之……” 老人只静静听着,没有多加评述,陈登不由稍有些忐忑。 曾任汉光禄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