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4.卖田卷 (第4/7页)
释道。 “整个工程确实耗费巨大,保守估计,完成主体大约需要五千万贯,差不多就是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了,但大家应该都听闻了,这太湖工程,小王已经向朝廷保证过,绝对不会动用国库钱粮,由小王一力筹措。” “你们进来之前,都看到外面那座金山了吧,粗略一算最少也价值一千五百万贯,另外,得益于平江和嘉兴士绅的慷慨,小王应该起码有三千万贯的利润,所以嘛,大家无需再担心钱粮问题了。” 好一个慷慨! 各地士绅听了这话,不由会心一笑。 那些金银,甚至这次赚取的利润,赵孟启并没有打算就这么简单直接的投入治理工程中,不过并不需要对士绅们详细交代,只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就行。 “至于耗损国力嘛,小王以为倒不见得,包括本朝在内,以往历朝历代大兴土木,修建工程,大多确实都会损伤国力,主要还是因为动用了徭役,将大批本该负责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从而使农工减产。” “但这次不同,大家应该清楚,如今大宋国土日益缩小,而且漫长的边境地带难以耕作,由此大量人口失去生计,变成流民,若是不想办法解决,那么他们要么饥寒而亡,要么揭竿而起。” “以往,大家伙,包括朝廷在内,都很害怕流民,认为他们不事生产,只会浪费粮食,还会对治安造成隐患,因此通常都是消极的去减少他们的数量,然而在小王看来,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每个人能创造的价值,远远要高过他的消耗,之所以流民会成为负担成为累赘,是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