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9.学田 (第5/6页)
这些不稳定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经常入不敷出。 随即在乾兴元年时,有国子监官员奏请朝廷,赐给兖州州学十顷学田以为学粮,从此便开启了学田制。 在宋以前,历朝解决教育经费的措施都是临时性、权宜性的,没有确立较为稳定的保障机制,而学田制的出现,为文化普及和教育兴盛停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这学田当然不是让师生们自己去耕种,而是租给佃户以获得地租。 一开始,是从当地官田中划拨,通常大府上州多为十顷,一般州府多为五顷,县学则多为两顷。 这个收入倒是比较稳定了,可一顷田也就是一百亩,收到的地租也不多,渐渐也支撑不住。 对于宋代地方官来说,教化才是最大的政绩,因此地方官府开始竭力收集养士钱财,往往将绝户或者产权不明的田产判给学校,另外还有没收的寺庙田产,转化其他形式的公田,富户捐赠,或者用地方财政的结余买田,有时候学校也会自筹资金买田。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于是,学田越来越多,成为了公田中最大的一项,单就这平江府学名下,就有三万一千多亩,每年收租折钱五万贯。 如教授这般有正式品级学官的俸禄是由朝廷支给,一般不从学校经费里支取。 官学经费开支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食费和津贴,伙食占了绝大部分,津贴则包括灯油钱、薪炭钱、笔墨教材钱等等,以保证学生生活所需。 二是杂费开支,包括日常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