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264章 长津湖(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长津湖(十一) (第3/4页)

远处,东北军一个完整的步兵营,人数在600左右。此次作为穿插部队,只有300人左右的部队出战,迫击炮也只有一个炮击炮排。对面的日军数量最少得有一千多,甚至是两千。

    难道我要战死在这里了么?这个念头不自觉的就冒了出来。

    李洪新赶紧摇摇头,把这个念头甩出去。李洪新是山西人,六年前逃荒到的东北,那时候他还叫李二狗。李二狗这个名字在农村既不罕见,也没什么侮辱的意思。穷人家的孩子,起个贱名好活命。

    最初加入东北军,是李洪新一家在农场工作后进行户籍管理。管理人员告诉李家七口人,“你们家没有正式名字的要起名字,男女都要起。二狗这名字不能当做正式的名字,这不尊重人。”

    也就是在那一天,李洪新才第一次知道,名字要代表着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父母对出生的孩子的一种祝福。

    后来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关于中国人名字的祝福,老师也讲过。李洪新才才知道,‘李二狗’也是一种祝福,穷人为了活命的卑微祝福。

    在东北的六年中,李洪新对于生活的看法完全变了。在东北,普通人,曾经的穷人也能堂堂正的活下去,而且越活越好。所以李洪新在农场里工作十分积极,当上了民兵,民兵队长,当征兵办询问李洪新是否愿意从军,保卫现在的革命果实,李洪新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令李洪新讶异的是,东北军并非是当兵吃粮。征兵办的工作人员把东北政府面对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一一说清楚,并且严肃的告诉李洪新,“你如果参军,就很有可能要与这些国内外的敌人打仗。你明白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