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 军人们的烦恼(七) (第3/8页)
月10日,当最后一批白俄们得到收容后,11月11日,关于此次行动的总结性报道就在《泰晤士报》上首先刊登出来。 大概有130万白俄抵达了收容处,而沿途死亡的人数绝不少于10万。虽然刚结束的欧洲大战中,任何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10万的数字,但是能死到这么多人的战役都被大书特书,这次的死亡数字能与那些战役相提并论,已经是骇人听闻了。 当天下午,泰晤士报的法国同行《费加罗报》也刊登了自己记者的报道。本着大事小事都得骂英国的传统,法国《费加罗报》标题极为醒目,“堪比英国制造的‘爱尔兰大饥荒’与‘印度大饥荒’的世纪人道主义灾难!” 光看标题的话,读者们很容易认为这场人道主义灾难是大英帝国搞出来的。 外事厅厅长周兴浩是留任的东北旧官僚中的一位。他没有留学经历,作为随员参加过一些与外国的谈判。此时的外事厅接到的电报比前些日子多了几倍,但是周兴浩已经没有之前的忙碌。这些天,他已经与外事厅的党支部一起商议出应对如此多事情的流程。终于让人数并不多的外事厅从无头苍蝇般的窘境中挣脱出来。 周兴浩厅长此时正等着向何锐做汇报,何锐这段时间以来并没有询问过外事厅,在事情已经有了个眉目的现在,就不用说东北政府现有的政策,哪怕是按照满清的官场规矩,也必须赶紧汇报。 回想着自己工作,周兴浩想找出最合适的描述。周兴浩厅长和外事厅同志们商议出来的方案并不复杂,主要把电报分门别类,并且降低关注程度。周兴浩想起那位叫马有明的同志在会议上提出“我们为什么要把外国人发来的消息太当回事?”的问题,大家都惊了。 但最终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