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223章 战前一年倒计时(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战前一年倒计时(三) (第6/8页)

能够自圆其说解释的领导者,也不是没可能实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此时孜然羊rou上来了,两人又聊了一阵,把饭菜一扫而光,便满足的起身离开。

    东北政府这边引进美国汽车工业的意愿是真的,一年前就已经派遣了人员到福特公司考察。而且福特汽车也买了几辆,进行了拆卸以及逆向工程。

    根据在福特公司考察的考察小组说,福特的老板在几次会面中又吹起了他的灵感。

    20世纪初的一天,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参观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场时,深受启发。活生生的rou牛被送进屠宰场的流水线后,经过一系列宰杀分割,从终端出来已是一块块新鲜的牛rou。而且整个工厂内的工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效率极高。

    别人看到的是机械化的宰杀过程,亨利·福特看到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汽车生产模式。他联想到如果能将这套模式复制到自己的汽车厂,那将会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当时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厂商已经普及了装配线(Assemblyline)模式,效率虽好于纯手工模式,但工人依然需要在不同工序车间走动。福特汽车也不例外。

    事实上,相比竞争对手动辄数千美元的售价,福特生产的T型车最初售价只有850美元,已经很便宜了。可福特并不满足,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始终在寻找提升效率的办法。受到屠宰场之行的启发,福特回去便开始研究更高效的生产模式。

    1913年,福特汽车的底特律工厂采用了著名的“流水线”(movingassemblyline)生产模式,将原来装配线改造成用传送带驱动。工人只需负责单一的工序,做完之后产品随传送带进入下个工序,直至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