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还请公子自重 (第1/4页)
众多学子,有钱家子弟,也多有寒门学生。两方人群看起来区别也极为明显,一边锦衣华服在身,连脸上的皮肤都显得细嫩光滑许多。另外一边粗衣麻布,看起来就知道不是富贵人家。 如此,徐杰不免对钱文臣也多了一些尊敬。 所以学生见得徐杰进来落座头前,皆是起身躬身拜见:“见过师尊。” 徐杰有些不习惯,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开口说道:“今日不教圣贤,也不背诵默写,说一说汉末三国,陈寿写了一本《三国志》,今日就说说这三国志。” 不用背诵默写的老师,对于这些孩童来说,那就是好老师。所有人都是一脸欢喜。 徐杰翻开手中带来的《三国志》,开讲了,却也不按照文章去说,倒是有点说书先生的味道。 钱文臣此时也出现在学堂之外,隔墙听着徐杰开讲,《三国志》原文,纪传体,其实难以看懂大局,也就是说个人的传,难以直接代入大的历史事件脉络,徐杰拿着《三国志》,却自顾自在说,先说十常侍,脉络却是三国演义的脉络,但是徐杰自己,可不敢乱演义。《三国演义》其实主要就是把《三国志》的纪传体梳理了一遍,当然,也有许多艺术加工。 这也就说到了史书中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区别了。各有优劣。但是也各有缺点。纪传体需要梳理脉络的大局面,编年体又要梳理细节。 许多人说史书不可信,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对于质疑历史格外的上心,以此来显示自己不同旁人的水平。其实史书可不可信有两说。 大的历史脉络,往往都是可信的,因为只在大事件大节点的胜败得失记录,这是骗不了人的。细节上的杜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