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9 (第2/4页)
史上莫斯科会战那样的巨大影响,之后苏联甚至迎来了这个时空苏德战争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原因很简单,石油不够用了…… 原来,眼见从陆地上攻占巴库已经不太可能,小胡子决定干脆将巴库摧毁算了,反正现在德国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且采油与炼油设施是最不经炸的了,只要将巴库的石油产能炸没了,那么即使暂时还不能占领它,小胡子掐断苏联命脉的目的也算是基本实现了。而且与陆军相比,飞机受到寒冬的影响远没有那么显著,又是从相对温暖的土耳其机场起飞,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斯大林自然知道巴库的重要性和油田怕空袭的天然弱点,可是在连番败绩之后。苏军统帅部能够抽调过来的空军和防空部队都相当有限,实在难以与强大的德国空军抗衡。尤其要命的是,苏联政府为了尽快补充前线损失的大量武器装备,对军工生产中“量”的要求完全压倒了“质”,各大兵工厂里粗制滥造的现象日益普遍,产品质量开始直线下滑。这便导致防空时不可或缺的炮瞄雷达故障频频,近炸引信也常常不灵,极大地降低了防空炮火的作战效率;而能够令飞机与小口径防空炮射击命中率暴增的陀螺瞄准具也因为质量普遍不佳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不过,更关键的还是苏联空军那陈旧而呆板的战术与落后于时代的编队方式,这在苏联战前生产的几种新式战斗机损失殆尽之后表现得愈发明显。巴库空战开始后短短半个月内。苏联空军被击落和击毁的飞机就超过了1100架。而德军的损失却仅有区区266架,其中被苏联飞机击落的还不到100架,两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