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5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1 (第2/4页)

长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夸张了,而淘汰落后产能也令数据不可避免地有所缩水。

    与之相比,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基数还不算大,同时因为世界大战的特殊环境,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炉投资省、建厂快的优势就变得特别明显,再加上很多的产能其实在1942年就有了,只是当时缺水被迫限产而没能变成产量罢了,这些全都集中到1943年爆发出来,增长率的数字夸张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七百五十八章 爆发式增长

    而一直最受重视的电力工业虽然增幅略逊于钢铁工业(主要是因为1942年电力工业在中央政府的特别重视下没怎么受到1942年旱灾的影响,因此1943年的补偿性增长较少。),但是年发电量仅过了一年时间就暴增了50%依然堪称奇迹。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电机制造厂大量生产装机容量最大也难以超过3000千瓦、但是却很可以如普通的机电产品那样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稀土永磁发电机,虽然这些中小型发电机所发的电并网相对困难、用于火力发电的能源利用率也相对要低一些(毕竟锅炉越大热效率越高),但为了保证“911工程”和全国建设的需要,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1200亿度的年发电量在1943年的世界上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使得中国超越德国本土和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发电大国。不过中国电力工业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奇迹,除了业内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很多客观的有利因素,后世的史家因此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