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5 (第2/4页)

在就算他们愿意接受公私合营,政府也不会理睬了,如今公有制经济已经足够强大,那点私营经济根本无关紧要,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反面典型也不错……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足够的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推动力也一样不能忽视。1942年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过由于二战的大环境所致,成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虽然当初与德国交换了制导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两国却还是选择了不同的主攻方向。德国线导鱼雷一战成名的时候。中国的这项研究才刚刚取得了一点突破。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导弹技术却走在了德国的前头,其中由于中国地缘劣势而最受重视的弹道导弹技术更是飞速进步。

    早在德国人的v-2导弹还在研究的时候,中国就依靠着胡卫东掌握的一些超时代技术与材料工艺提前搞出了射程达到600公里左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近程弹道导弹。但之后就因为工业基础的限制而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胡卫东接受了戈达德博士的建议,将研发的重点移回液体火箭方向,1942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一枚射程超过1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极大地提振了研究人员乃至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信心。

    但在这种情况下,戈达德博士却给胡卫东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最多只能制造出3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之后就得慢慢等待材料工艺的进步了,而且即使不计成本想先弄出一枚试验性的远程导弹来都是不可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