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6节 (第5/9页)
减永为定额”怎么就成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地税和丁银分别征派,自从社会稳定后,人口连年递增,上次海棠和四阿哥配合清查土地,这是对地税进行的一次登记和追缴,然而这时候还有一种税,就是丁银! 丁银可以理解成人头税,然而民间生子从不登记,以此逃避丁税,甚至有些没地的百姓四处流浪,也不记录在户籍上,一旦犯事很难查清,对社会稳定而言是一种隐患。为了稳定税收减少社会隐患,加深对民间的掌控,康熙才提出“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意思是按照现在的户籍缴纳丁银,日后家里的人比户籍上的少了也是这个数,多了还是这个数,目的是鼓励百姓去衙门登记人口。经过朝廷里面那群马屁精的吹捧就成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善政,然而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就是善政也难以惠及到百姓身上。在未来的日子里,丁银少收的银子,这些乡绅贤达们在别的地方用别的苛捐杂税给捞了上来,尤其是江南地区最盛,百姓真的被地税丁银给盘剥的没一点余钱,因此雍正才极力推行“摊丁入亩”,缓和了社会矛盾。 海棠只能叹口气! 此时的二月是北方农田需要灌溉的月份,从山东入河南,所有的田地都缺水,这是靠天吃饭的年月,海棠的心情异常沉痛,整个人都开心不起来。 她此时才明白,再好的机器,如果不能在农业生产上有所帮助,这片大地上的百姓仍然饱经苦难。她思考再三,给康熙和十一阿哥各写了一封信。 给康熙的信里说了自己沿途的见闻,给十一阿哥的信里就重点描述了抽水机的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