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客户李云龙_第241章 我们需要青霉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章 我们需要青霉素! (第2/6页)



    医疗教授苦笑一声。

    初代青霉素技术很差,一毫升只有大约五千单位。

    医疗教授补充说道:

    “虽然技术可以突破,但我和几个化学教授做过估计,我们只能够做到每瓶两万单位,纯度也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十。”

    “保质期倒是可以稳定突破一年。”

    化学技术发展到四十年代,很多东西都已经可以预估。

    “为什么?”

    财政部长面色一黑。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估计,是因为提取设备,和制造工艺的原因。”

    教授回答:

    “但我们目前还无法推测出,对方是使用什么技术,和设备,制造了这种高纯度,几乎没有任何杂质的青霉素。”

    他语气无奈:

    “这不是技术问题,我们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不够。”

    技术的差距,

    尤其是基础技术的差距,最让人绝望。

    这意味着,即便对方将全套生产流程,化学资料工事等告诉你,你也制造不出来。

    造不出来就造不出来。

    “目前这种进口青霉素,市面上多么?”

    财政部长问道。

    “不多。”

    “第一批只有三千瓶,已经被各大医院瓜分。”

    “但根据卖家消息,最新一批一万瓶,将于明天抵达,各家医院已经抢购一空,连预付款都支付了。”

    教授回答:

    “每个月能供货五到十万瓶。”

    二战时期,有英国控制的香港至美利坚本土的快速游轮,并且有干线飞机。

    为了能尽快将货物运输到美利坚,赚取价钱,再前往冀南地区进货,乔治高尔文不惜耗费巨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