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官吏合流 (第1/4页)
从宋朝开始,官吏分野,吏员除了正式的经制外,如仓大使,驿丞等,其余的差役,换句话来说就是临时工。 没有编制,没有俸禄,但却属于贱籍,只能依靠手中的权力来拿钱。 而如今皇帝召开省考,那就等于给胥吏们一个编制,这时候,吏部自然得上场了。 王应熊坦然道:“虽说是卑贱之官,不入品流,但到底是朝廷命官,也是要入吏部之籍,防止假冒。” 人事权方面,吏部自然争取不到,但有了官籍,自然也得入吏籍。 如此一来,日后吏员入流,也好有个凭证。 “官员有敕牒(委任状)、告身(身份证),吏员也自当如此。” 皇帝嘀咕道:“可是巡抚衙门并无常职属吏,交于其人,岂不是私署?总不能让吏部在地方开设分衙吧!” “这……”王应熊一楞,也被皇帝问到了。 虽说巡抚成为常职,位居一省之长,但到底还是京官,其本职是御史,巡抚地方只是差遣。 也就是说,巡抚并没有专属衙门以及属官,只是一些听用的杂役,以及自己雇佣的幕僚。 用一个人的开支来统御全省,这真可谓是高招省钱。 王应熊沉默一会儿,才道:“若是设立巡抚衙门,虽说正印官之任在吏部,但胥吏等却在地方,怕是……” 话语中透露的小心翼翼,又有些畏惧。 说白了,巡抚对于地方官最大的权限,就是考评权,能不能升官,全靠巡抚的点评。 所以,巡抚衙门的设立,怕是会让巡抚权力膨胀,以至于外重内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