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走别人的路 (第1/6页)
李察可是贼精的人,现在已经是1849年了,柯尔特武器公司从研发到量产新型火炮怎么也得要两三年时间,正好能够赶得及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 到时候,就可以狠狠的大赚一笔。 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说是世界大战的一次预演,战况空前的惨烈,以沙俄为一方,英、法、撒丁王国和奥斯曼为另一方,双方参战军队皆以百万计,那真是打的尸山血海,山河变色。 这场战争不关乎大唐王国鸟事儿,却是一次很好的赚钱机会,断然不容错过。 李察提供给塞缪尔-柯尔特伯爵的火炮设计思路,只领先这个世界科技线几年时间而已。 用不了多久 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勋爵阿姆斯特朗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即1854年便设计生产出了一门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 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并于1858年被英国政府采用,大规模列装海军和陆军部队。 英国政府之所以没有立刻列装这种先进的火炮,是因为阿姆斯特朗刚刚研发出的3磅后装线膛炮只是试验性质,既没有能力大规模量产,也没有可能生产装备更大口径火炮。 火炮口径越小,膛压越低,研发生产难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不客气的说 大口径野战炮和舰炮,生产研发都是以年为单位,需要很强的技术力量攻关,可谓是国之重器。 阿姆斯特朗火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