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混古代_分卷阅读3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76 (第4/4页)

来,自己一年收入个900斤稻米,再算上一点旱田里的产出,一年满打满算撑死了也就1200斤口粮。

    这点口粮糊口是够了,但若是想有存余就别想了。人到这把年纪,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了,若不多存点粮与钱,那心里慌啊!

    现在可好了。

    大人给每家每户都发了农具,像这样的手推插秧机,一个村里就有六台之多。大家轮流用,过去要干好几天的活,现在半天就干完了。而且人还不累,很轻松。

    等收割时,还有收割机,一个村也配备了六台。有了这些神器,即便是他这年纪干农活也不怎么累了。

    毛旺觉得,有这些东西,自己能干到六十岁去。

    如今稻米一季亩产就高达八九百斤,这还是大家初尝高产稻的结果。毛旺估摸着今年耕种,应还能将这产量提一提。

    如今家里三亩水田,按官府要求,一年两种。一年下来,他跟老伴光大米就能收获近5000斤。这放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而除去这些,他还在旱地上种了红薯与豆子。

    这些都是官府回收的,一斤红薯回收价格是4文。而一亩地能产红薯四千多斤,两亩地就能收获近万斤的红薯,卖给衙门,自己一年就能有35-40两银子进账。

    这放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而轮种时的豆子官府一样收,每斤作价8文钱。豆子的种子也是从官府购买的,亩产能达到250斤这样。

    这样一来,一年收入又能多四两。

    除去这些,剩余的三分地上再种上点蔬菜,自己吃的同时还能卖,这又是一笔收入。而在稻田里养的鱼,放的鸭这些都能卖钱。自家院里再养上几只鸡,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