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444章 长安有个李青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4章 长安有个李青天 (第1/5页)

    李超的打狼行动十分顺利,抢粮战果相当辉煌。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从整个京畿地区查出了五十多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几乎与朝廷一年从东南转运进长安的漕粮数目相当。

    关东过去被称为天府之国、膏腴之地。但到了隋唐时,关中平原早就无法供应关中粮食需求了。做为京畿之地,关中人口数量众多,尤其是有大量不事生产的人,宫廷、官僚、军队还有那些服侍的奴隶等等。

    地小人众,人胜于地。

    兼之因战乱,导致许多水利设施等失修,田地产出减少。早在汉平帝的时候,京兆人口就达到了七十万,现在唐朝不比隋开皇大业时人口众多,可一个长安,也有近三十万人口。

    长安城里的官吏很多,宗室很多,宫廷里人很多,军队人也很多。

    仅是每年供给官员们的禄米,就得五十万石。

    这还是在长安几万番上的府兵基本上是自备衣粮的情况下,要不,消耗的粮食更多。

    朝廷现在每年从东南转运的漕粮,都有数十万石。这还仅是官方漕运进京的粮食,事实上,朝廷靠关中的田租粮食无法供应满足宫廷、官员等需求,每年有几十万石的粮食缺口。

    而关中的商品粮食,也一样无法满足关中百姓们的生活所需,每年起码需要从其它地方转运上百万石的粮食入京,甚至更多。

    从蜀中、山南、江淮、河南、河东、河北、江南等地运粮入京,这些都是民间商人在转运粮食,是民间商业行为。

    哪怕是隋朝最繁华的开皇中后期,一旦关中遇饥荒,皇帝也得带着官员军队去东都就食。大量关中百姓得跟着出逃。

    为什么?

    隋朝的粮食很多啊,几大粮仓,粮食堆的都吃不完,隋末战乱,反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