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六章 中流 (第5/7页)
毕飞雨还把剧本又写成一部小说,叫《上沪往事》,我也看了,写得很好。” 毕飞雨谦虚道,“我不过是在《门规》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不算什么。” 巴今又挪了挪腿,眯眼笑道:“你们都写上沪,但要说写得好,还是于东这个上沪本地人。《人群》我看了,写得很好,视角好,手法好,各方面都好。你笔下的上沪,跟李晓棠的不一样,跟张爱菱的不一样,跟王安意的也不一样,你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沪。” 于东笑着回道,“其实我也是离开了上沪之后,才有了写一写上沪的想法,之前在上沪待着时,从来没有刻意想过上沪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巴今点头,“这种感觉我很能理解,一个地方待久了,印象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反而离开了之后,却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两年,我都会去杭市待半年,这半年里,虽然身心变得轻松,但也时常会想起上沪来,这是从前不会有的。” 从前两年开始,医院对巴今实行半治疗,半疗养的方法,所以他每年大概四到六月之间会去杭市疗养,然后回上沪过冬。 今天去得迟点,但是很快也要过去了。 也就是这段日子巴今在家,不然其他时间,于东他们想见他,要么去华东医院,要么就去杭市,武康路这边他已经很少回来了。 余桦是浙省人,他老家海盐离杭市不远,就在上沪跟杭市中间的位置。 说起杭市,他比于东他们要更了解一些,又跟巴今聊了聊杭市:“那边的空气是要好些,待上一段时间,对身体很有好处,我有时候也会想着回家待段时间,身体要是有什么毛病,一下子全都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