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1章 奇怪的人 (第2/4页)
会来育幼堂讲学的事情说了。 一听这话,一些人家就坐不住了。 状元讲学啊,那可是求都求不来的大好事,更别说每月一次了,一年能有一次,他们都觉得是恩典。 别的不说,沾沾状元的文气、才气,说不定以后自家的孩子也能走上科举之路。 万宁城中学子虽多,但落榜的也多,不少人家的孩子不成器,花的银钱不见少,但连个童生都考不上的大有人在。 阿玉见搬出秦怀的名头有用,也卖力给自家背书。 她表示,育幼堂的束脩不高,普通人家的孩子尽管送来,虽然名为育幼堂,但是孩子们最高可以收到十岁,可以免去不少人家育儿的烦忧。 前有状元郎,后有玉乡君,才华和贵气都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即就有不少人奔走相告,也不论育幼堂究竟什么时候正式招生,这就巴巴把自家孩子牵过来,一边给打量一边就把中秋节的束脩给交了。 万宁城中的束脩,比从前在南河镇多了不知多少,除了开学时的银钱,逢年节还要送上节礼,好在不必按照每个夫子来给,只需要统一交给专人即可。 刘氏开办育幼堂,不为挣大钱,束脩也收得不高,双方都满意。 不到晚上,育幼堂就收满了八十余名学子,他们的长辈都表示,能八月十六正式开学堂都行。 育幼堂原本预计只招收五十名,但是在拗不过那些人家的热情,最后收到了八十八名,刘氏不得不紧急叫停,告诉他们等日后育幼堂扩建了,再送人来也不迟。 刘氏哭笑不得:“诸位别急,长安育幼堂正式开堂,会在九月上旬,在此期间,我们要为孩子们量尺寸,除了定做好的文具之外,还有他们需要用到的服饰,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